中水作為補充水回用循環水系統時,需要控制各項指標合格,才能減小對循環水系統的水質影響,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由于污水處理過程中不可控因素較多,中水回用時水質易頻繁波動,短期內對循環水系統影響較小,若持續時間較長,則會引起循環水控制指標異常,給循環水的運行管理造成困難。
1、氨氮的影響
當污水處理廠受到外部來水沖擊時,氨氮處理效果將會受到影響,體現在中水處理環節時,就會引起中水氨氮超標。氨氮超標時,將會對循環水水質及加藥控制等多方面產生影響。
2、堿硬度的影響
鈣硬度和甲基橙堿度之和稱為循環水容忍度,是循環水結垢風險高低的一項重要判斷指標,一般按照《工業循環水運行管理規定》要求,建議適應的控制范圍應小于1 100 mg/L。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根據一循運行多年的經驗,適應的控制范圍應小于900 mg/L,若超過這個控制界限,將會導致系統結垢風險加劇,同時也會引起循環水pH等指標異常。中水回用后,引起了循環水堿度和硬度變化,產生了一些問題。
3、電導率的影響
電導率反映了水中各種可導電離子的多少,過高的電導率表明水體中各種鹽類含量較高,而含鹽量高則會不可避免地增加系統腐蝕的潛在風險。
但當引入達標中水后,由于其電導率一般是新鮮水作補水時的2~3倍,使得循環水電導率迅速上升。當中水電導率超過1 200μS/cm的控制界限時,將會進一步導致循環水電導率大幅攀升。過高的電導率致循環水場必須進行適量排污換水,不僅浪費了新鮮水,而且增加了藥劑費用。排污后循環水濃縮倍數降低,也將進一步增加后期水耗。
4、余氯的影響
中水在經提升泵送往循環水場前,也需要進行殺菌消毒,目前使用的殺菌劑為強氯精。余氯監測需要班組人員自行采樣分析,這就造成中水余氯監測的不規律性,同時個人操作手法的差異也會造成余氯值檢測的準確性降低,投加強氯精后容易引起中水余氯值的波動。